秋日的商城县,里罗城旅行终端里,梅雪华正用手绘导览图帮游客规划道路;安全驿・逗街终端外,张华忙着把合作社送来的油茶摆上货架,小店的热烈,藏着商城县烟草专卖局旅行终端2.0版建造的巧思,让终端牵起文旅与山货,既让游客遇见商城味,也让同乡们的收成有了好销路。
“2.0版终端,要连着商户的钱包、大众的日常、景区的景、农户的田。”商城县烟草专卖局首要负责人杨勇峰说。
规划找准“人物位”。早些年,商城县景区周边的终端总有些“拧巴”,有的守着景区却没文旅味,有的想卖特产却没靠谱货源。今年以来,商城县烟草专卖局发动2.0版建造,中心是给终端“定人物、分使命”:风俗街区如安全驿・逗街,建“文旅体会型”终端,摆非遗文创、设风俗展现;天然景区如里罗城,设“服务配套型”终端,备导览图、供给行李存放;村庄沿线终端,打造成“助农便民型”,对接合作社、帮乡民办小事。
“曾经终端都按一个样建,现在各有各的用途。”工作人员王宇提到,里罗城终端帮游客找路,安全驿终端带游客品文明,村庄终端帮农户销货,互不重复还能补位,织成了一张贴合商城实践的终端网。
终端藏起“商城味”。“扫这个码能看郭窑红陶怎么做,买‘烟陶礼盒’还能拿非遗体会券!”里罗城终端内,梅雪华边演示边跟游客介绍。2.0版终端的“文明小心思”随处可见,墙面挂着印满商城景点的打卡墙,货架上的“烟茶组合”包装画着豫南民居,连收银台旁都贴着风俗扮演时间表。
安全驿・逗街的终端更像个“迷你文明站”,定时邀非遗传承人来驻店,游客买完红薯粉,还能跟着艺人学剪商城剪纸;墙面的“文旅故事角”,贴满了游客和乡民的留言——有写“第一次喝到地道毛尖”的,有记“看皮影戏笑出眼泪”的。“现在游客来店里,不只是买东西,还会拍打卡墙、学手工,终端成了商城的‘活手刺’。”张华笑着说。
小店暖了“民生情”。“小梅,帮我缴下电费,孩子放学您多照看会儿!”里罗城终端刚开门,乡民王大娘就仓促赶来。旅行终端早不止服务游客,免费供热水、帮手机充电,农忙时还成了“暂时托管点”;村里白叟不会用手机缴水电费,店东随手就帮了忙,代收快递更是常事。
助农的事更真实。上一年十月,吴河乡郭庙村合作社的红薯粉、鹿茸菇堆在库房愁销路,商城县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找上门,把这些山货对接给安全驿・逗街等终端。现在,乡民花喜南家的油茶经过终端卖出,每年能多增收好几万:“曾经种油茶怕卖不出去,现在有终端兜底,心里结壮!”
“未来咱们还需要接着打磨2.0版终端,让它更贴商城的景、更懂同乡的心。”杨勇峰说。现在走在商城县,旅行终端就像一个个“小枢纽”:一头连着景区的热烈,一头连着田间的期望,把文旅的美、山货的香、民生的暖,都串成了同乡们脸上的笑。